內服、外用都有效?全面養護,從根本打造濃密髮量!



隨著市場需求成長,育髮相關產品也日益多元,從醫療處方藥、外用產品到保健食品,各種方法百花齊放。但究竟「吃的」和「外用」育髮方式有何不同?該怎麼選擇才適合自己?本篇文章將從營養補充、外用產品、口服藥物三大面向切入,帶你一次搞懂不同育髮策略的原理與應用,幫助你從根本重啟毛囊活力,找回濃密健康的髮量。

 

掉髮現況與育髮需求分析 

根據美國掉髮研究學會統計,全球已有超過10億人面臨掉髮問題,台灣25至65歲之間更有超過360萬人深受禿頭所苦。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推估,2020年全球健髮產品市場規模已達29億美元,台灣國內市場也來到新台幣20億元。

掉髮問題不僅限於熟齡男性,女性與年輕族群的比例也逐年上升。掉髮不只是外觀上的困擾,更可能與營養狀態、壓力、荷爾蒙變化及慢性發炎等因素相關。也因此,育髮從過去以藥物與外用為主,逐漸延伸至「內調外養」的整體策略,營養補充與生活習慣調整也成為重要一環。

 

育髮三大策略 

育髮可分為外用產品、內服藥物與營養補充三大類,透過不同機制調理毛囊,達到減少掉髮、促進生長的效果。以下帶你快速了解各自特點與適合對象。


👉 外用產品:局部刺激毛囊 

常見的外用生髮產品為含 Minoxidil 的生髮水,可促進頭皮血液循環,適用於男女性落髮,須持續使用才能維持效果。部分產品也添加植物萃取或抗敏成分,以減少頭皮刺激。

🔷 優點 : 1. 使用方便,針對局部效果明顯  2. 促進毛囊由休止期轉為生長期
🔷 限制 : 1. 對前額髮際線效果有限  2. 頭皮敏感者可能出現刺激或紅腫反應

👉 內服藥物:調節荷爾蒙環境 

常見的口服生髮藥物如 Finasteride 與 Dutasteride,透過抑制 DHT(二氫睪固酮)生成,減少其對毛囊的傷害,有助於減緩落髮並延緩雄性禿進程。

🔷 優點 : 1. 針對雄性禿效果明確  2. 可改善整體毛髮密度
🔷 限制 : 1. 僅適用於特定型態(如雄性禿落髮)2. 部分族群可能出現副作用

👉 營養補充:從體內調理毛囊環境 

頭髮健康與營養密切相關。缺乏如鐵、鋅、維生素D、生物素、蛋白質等營養素,可能導致毛囊能量不足、蛋白合成減緩,使髮絲變細、提早進入休止期。

🔷 優點:1. 從根本改善整體健康 2. 適合長期調理,較無副作用
🔷 限制:1. 見效較慢,需耐心與穩定補充 2. 效果依個人營養狀況有所差異


 

為什麼「吃對營養」是長期育髮的關鍵?

即使使用再高效的生髮水或口服藥物,若體內缺乏基本營養素,毛囊仍難以維持正常生長。這背後反映的,正是「隱性飢餓」的問題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定義,隱性飢餓指的是身體在攝取足夠熱量的情況下,卻仍存在維生素與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長期缺乏。

這類營養失衡狀態在全球影響超過三分之一人口,常見的問題包括缺鐵、缺鋅、缺鈣,以及缺乏維生素等。雖然不會立即導致疾病,但長期忽略微量營養素的補充,可能造成代謝異常、慢性疲勞、免疫調節失衡,進一步影響毛囊功能與髮絲品質。因此,僅依賴藥物或生髮水,難以全面解決落髮問題。若能同步補充足夠的營養素,更能從根本鞏固毛囊健康、提升育髮效率。

 

營養師結語:育髮要內外兼顧,穩定才有效 

若出現明顯或持續性的落髮問題,建議應先諮詢醫師,搭配適當的醫療療程處理根本原因,同時從日常飲食著手,補充足夠營養,才能內外同步調理毛囊環境,穩定髮量、重建健康濃密的秀髮與自信。


 


 

【閱讀更多】

📖 營養師揭密:落髮不只是壓力和遺傳,這六大營養素才是你該補的關鍵!
📖 吃的保養品!?玻尿酸、膠原蛋白真的有效嗎?想養顏美容卻不敢醫美的人必看QA大哉問!

📖 如何變白?6大美白方法要學會,怎麼變白最快秘訣都在這!
📖 藻紅素比葉黃素更有用?一次搞懂藻紅素/蝦紅素的來源、功效!


本文由 D&G Nutrition 撰稿/Zera營養師 共同審稿

參考文獻

  • (1)Almohanna, H. M., Ahmed, A. A., Tsatalis, J. P., & Tosti, A. (2022). "The role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in hair loss: A review."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, 47(5), 396–402.

  • (2)Arca, E., Açikgöz, G., Taştan, H. B., Köse, O., & Kurumlu, Z. (2004). An open, randomized, comparative study of oral finasteride and 5% topical minoxidil in 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. Dermatology, 209(2), 117–125

 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